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据《科学》网站最新报道,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在内的4所研究机构,对死于新冠肺炎的病人进行尸检分析发现,死者体内缺少“生发中心”。这个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新冠肺炎在重病患者身上的发展过程,并为疫苗研发者提供一定启发;同时可能成为理解新冠肺炎二次感染病例的突破口。
“生发中心”是一个独特的显微结构,分泌抗体的效应B细胞可在其中发育成熟并改善其对于病毒的抗体反应,因此也可被形象地看作为,存在于脾脏与淋巴结中供免疫细胞“习得”如何增强对病原体长效免疫应答的“教室”。
实验中,研究人员检验了11个死于新冠肺炎病人的脾脏和胸部淋巴结,并与6个来自其他年龄一致且死于其他病因的患者组织进行对比。正常情况下,这些组织应聚集分泌抗体的B细胞形成新的“生发中心”,但新冠肺炎患者体内并未发现这样的结构,这一发现使研究人员感到惊奇。这与华中科技大学一支团队在8月7日报告的一项实验结果不谋而合,其证实了新冠肺炎死者体内存在严重的抗体免疫反应缺失。
实验检测发现,新冠肺炎死者淋巴结中的细胞因子风暴和肿瘤坏死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增长。此外,新冠肺炎死者体内一种在形成“生发中心”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T细胞也有缺失。依据小鼠实验结果,研究人员怀疑这与过量肿瘤坏死因子的抑制作用有关。
这些发现将为疫苗研发者提供重要启示:淋巴结中过多的肿瘤坏死因子将使疫苗的免疫效果无法长时间延续。同时,这一发现或将能解释康复者为何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因新冠病毒的感染使得“生发中心”难以形成,免疫记忆受到影响,所以病人初次感染病毒获得免疫后,仍有可能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