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旱期鸣禽繁殖率下降保生存

2020-08-27 中国科学报 冯维维
【字体:

语音播报

  委内瑞拉和马来西亚的热带鸣禽在干旱期间会减少繁殖——平均长期生存率更高的物种减少得更多。8月2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的一篇论文表示,寿命长的物种或能通过减少干旱年份的繁殖,缓解胁迫性气候事件造成的影响。

  气候变率包括干旱频率和强度,预计会随未来气候变暖加剧而增高。一般来说,寿命长的物种繁殖率更低,这意味着它们更难从气候事件导致的种群死亡中恢复。不过,生存率和繁殖率之间存在互为消长的关系,在气候恶劣的年份中降低繁殖率或许是增加成体生存率的一种方式。

  美国蒙大拿大学密苏拉分校的Thomas Martin和同事研究了新旧大陆拥有不同生活史(长命种与短命种)的热带鸣禽是否会通过降低繁殖率来避免死亡。

  他们对委内瑞拉和马来西亚的38个不同物种(包括灰胸林鹩和黑背燕尾)开展了多年(包括每个野外场地的一次旱年)野外物种分布研究。作者还模拟了三种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未来种群动态。

  研究人员发现,这20个马来西亚物种和18个委内瑞拉物种的繁殖率在干旱期间平均下降了36%和52%。

  对于大部分减少繁殖的长命种来说,生存率相对于无干旱年份有所增加;而繁殖没有减少或是没有显著减少的物种,以及那些重度依赖湿生境的物种,其生存率有所下降。就模拟的种群增长而言,气候变化下的干旱对长命种负面效应小于短命种。这说明长命种或许能通过调整繁殖率,在气候变化引起的环境变异中存活下去。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58-020-0864-3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 肠道微生物助力癌症治疗
  • 血液置换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