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首次轨道中途修正

2020-08-03 科技日报 张美书 宋星光 付毅飞
【字体:

语音播报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8月2日7时0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牛轨控发动机工作20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

  截至此次轨道修正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太空中飞行约230个小时,距地球约300万公里,各系统状态良好。

  本次3000牛发动机点火,在完成轨道修正的同时,验证了发动机在轨的实际性能。记者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了解到,这是该发动机首次在轨开机,该中心利用此次机会对其进行了实验测试,以防止在后续使用时出现故障。

  据该中心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型号团队主任设计师金文马介绍,为确保“天问一号”完成第一次中途修正轨道控制,中心编制了200多条正常飞控指令计划,制定了20余项故障预案,其中包含需现场决策处置的紧急重大故障预案,力争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此次首秀的3000牛发动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正在北京飞控中心参与任务的六院11所副总设计师兰晓辉对其评价为“表现非常优秀”。兰晓辉介绍,该发动机主要承担着3项任务,一是“三环”转移到“四环”过程中的姿态修正,二是“四环”上的“刹车制动”,三是火星附近的轨道调整。

  据了解,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过程中,探测器会受到入轨偏差、控制精度偏差等因素影响。由于探测器长时间处于无动力飞行,微小的位置速度误差会逐渐累积和放大。因此执行飞行任务时,科研人员需要根据测控系统所测定探测器实际飞行轨道与设计轨道之间的偏差,完成相应的探测器姿态和轨道控制,确保探测器始终飞行在预定轨道上。其中,轨道修正时机的选择以及每次修正的精度至关重要。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