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20日发表的一篇报告称:由于北极海冰随气候变暖不断减少,大部分北极熊亚群或会在2100年遭遇生存威胁。研究人员的模型分析显示,一直依靠海冰来捕食的北极熊,现在失去海冰上岸觅食,但在陆地上,这一物种实际上只能依靠储存的脂肪活下去,而它们能支撑的生存时间已经达到阈值。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冰减少,大量北极熊被迫到陆地上寻找食物,然而,陆地上食物十分匮乏,找不到食物的北极熊想要生存只能依靠自身的“储备”——脂肪,北极熊群体不得不延长它们的禁食时间。虽然人们已经观察到了这种情况,但此前尚不清楚在成年和幼崽北极熊存活率开始下降前,北极熊能达到的最长禁食极限。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皮特·莫尔纳及其同事展开的最新研究,估算了北极熊能够禁食的最长时间,一旦超过这一阈值,幼崽和成年北极熊的存活率就会开始快速下降,而研究结果发现:多个亚群可能已经达到这一阈值。
研究团队此次利用动态能量收支模型,确定了禁食北极熊的能量需求以及会限制存活率的阈值。团队将这些数据与一个能预测未来无冰日的地球系统模型相结合,估算了13个亚群突破阈值的时间,这13个亚群代表了80%的北极熊。
研究人员发现,禁食时间拉长最先威胁到的是幼崽存活率,最后才会影响到独居的成年雌性北极熊。他们还指出,一旦达到这些阈值,之后幼崽和成年北极熊的存活率会一直处于危险中。
研究团队还模拟了高排放情景(RCP8.5,排放情景是一种对潜在辐射活跃的人为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未来可能趋势的各种假设)下的北极熊存活率,发现到2100年,大部分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可能都难以为继。不过,在中排放情景(RCP4.5)下,更多的亚群或能挺过本世纪,这也凸显出减缓气候变化以确保北极熊生存的必要性。研究人员同时强调,该研究不排除存在一定局限性,譬如使用了单一气候系统模型,以及缺少多个亚群的能量收支数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