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六种蝙蝠高质量基因组公开

为理解其超常适应力提供遗传学线索

2020-07-23 科技日报 张梦然
【字体:

语音播报

  英国《自然》杂志22日公开一项基因组学最新成果,欧洲科学家发表了六种蝙蝠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为科学家理解蝙蝠超常适应力的遗传学基础提供了关键线索,其结果对增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未来提高人类面对新冠肺炎等疾病的应对能力。

  病毒学家和基因学专家长期以来一直对蝙蝠很感兴趣,因为蝙蝠携带并传播致命病毒,但它们本身却不生病。2018年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蝙蝠可能带有大量与干扰素和自然杀伤相关的“基因家族”,这与其它和它们类似的哺乳动物有很大的不同。从蝙蝠基因组上获取的知识,不但有助于人们理解动物传染病的传播机制,还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蝙蝠对致命病毒所具备的特殊免疫力,进而研发相关药物。

  作为全球基因组合作计划“Bat1K”的一部分,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科学家艾玛·提灵、荷兰马克斯·普朗克心理语言研究所科学家索尼娅·威纳斯及其团队,此次公开了六种蝙蝠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马铁菊头蝠、埃及果蝠、苍白矛吻蝠、大鼠耳蝠、库氏伏翼蝠以及獒蝠。

  研究团队的分析有助于确定蝙蝠的演化起源,研究结果表明,与听力相关的基因在蝙蝠祖先分支中被选择,说明喉部的回声定位能力是这一类群的一个祖先性状。他们还发现了免疫相关基因的选择和丢失,以及抗病毒基因——APOBEC3扩增的证据,反映出蝙蝠超常免疫力的可能分子机制。此外,不同病毒的基因组整合,也揭示了蝙蝠对病毒感染一贯的耐受力。

  该研究为厘清蝙蝠适应力的基因组基础提供了丰富资源,这些遗传学基础包括它们的寿命、回声定位、感知觉,以及对病毒感染异乎寻常的免疫力,这对增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譬如,这些基因组可以为研究蝙蝠如何耐受冠状病毒感染提供参考,未来将帮助提高人类面对新冠肺炎这类疾病的应对能力。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