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大脑非神经元细胞可转化为功能性神经元

2020-06-28 中国新闻网 孙自法
【字体:

语音播报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项神经科学研究论文称,科研人员在分离的人类细胞和小鼠中,利用一种单步方法将大脑的非神经元细胞转化成了功能性神经元。这项技术被证实可以逆转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症状,或为探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疗法指出一条新途径。

  该研究论文指出,再生医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替换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丢失的神经元,并促进新的神经元整合到功能性的神经环路中。比如,帕金森病的特点就是负责奖赏和运动的脑区出现了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

  论文通讯作者、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付向东教授和同事通过实验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可以转化为功能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是大脑的非神经元细胞,可以产生一种名为PTBP1的RNA结合蛋白,这种蛋白能防止星形胶质细胞变成神经元。

  论文作者表示,去除PTBP1可以让星形胶质细胞变成功能正常的神经元,重建丢失的神经元环路。这种做法还能恢复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多巴胺水平,治疗它们的运动障碍。重要的是,用反义寡核苷酸短暂抑制PTBP1也有效果,目前这种疗法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已表现出巨大前景。

  业内人士认为,这项最新研究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再生疗法。不过,论文作者提醒指出,在该疗法实际用于人类之前,仍需开展相关研究。在进一步完善后,这种疗法有望治疗帕金森病以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