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云南省寒武纪早期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复原图 Robert Nicholls绘
6月11日,《自然》在线发表云南大学团队联合英国牛津大学等完成的最新成果。研究者在云南省东部富含软躯体化石的寒武纪地层里发现了一个新的、距今约5.14亿年的多毛类动物,是已知的现生环节动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记录。
“这是固着类环节动物的最早化石证据,也是现生环节动物支系在化石记录中的首次出现。”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马晓娅告诉《中国科学报》,该成果为研究团队了解早期生物多样性大爆发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
作为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中出现的类群,环节动物例如蚯蚓、水蛭、沙蚕等,在当今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多毛类动物是环节动物中物种最丰富、进化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类群。但环节动物在寒武纪早期地层中的化石记录非常罕见,这导致科学家在研究其起源和早期演化时缺乏有力的化石证据。
研究团队将这个新属种命名为“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以纪念丹麦著名的环节动物专家Danny Eibye-Jacobsen。该动物具有一个典型的铁锹状头部和一对细长的触须,属于现生多毛类环节动物中的长手沙虫科。这是现生环节动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记录,表明丹尼多毛虫和现生环节动物由同一个最近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统称为环节动物冠群。
“现生环节动物在现代海洋中有各种生活模式,包括固着的滤食者或伏击捕食者。我们此前所知的寒武纪环节动物可能都是在海底爬行,而丹尼多毛虫则完全不同。”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英国牛津大学博士Luke Parry表示。
研究人员表示,寒武纪是早期生物多样性大爆发的一个关键时期,丹尼多毛虫的发现显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不仅仅是生物多样性,也是生态多样性剧增的一个重要进化事件。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384-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