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英国《自然》杂志11日发表一项生物学研究,美国科学家在海底以下750米处,发现了微生物群落。这一发现增进了人们对微生物“资源竞争”的理解,也为进一步探索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生存开辟了新途径。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微生物个体极其微小,难以用肉眼观察到,但它们与人类关系密切。人们已知微生物存在于地球的上地壳,但目前关于下洋壳(洋壳是大洋型地壳的简称,是构成洋底的地壳)的信息还非常有限。生活在海底以下的岩石上的微生物群不易存活,因为它们难以获得生长等过程所需的足够碳和能量。
此次,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科学家威金尼亚·爱德康伯及其同事,从印度洋亚特兰蒂斯岸的海底以下取得了岩石样本,这也是下地壳暴露的位置。研究团队从这里挖出的下洋壳中发现了活性微生物群落。根据酶活力测量以及对这些微生物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的恢复,研究人员测定到非常低的细胞活动水平。
与此同时,研究团队还发现了预期之外的“异养过程”——即利用有机物质作为食物来源,比如回收利用氨基酸以产生可用于能量生产和储存的化合物。科学家们认为,这些适应反映了对深部生物圈有限零星资源的“竞争”。
研究人员指出,目前还需进一步探索下洋壳,以确定微生物群多样性和活动是否与亚特兰蒂斯岸底下发现的类似。
而在2013年,一个国际考察队曾在马里亚纳海沟最低点,发现一个非常活跃的海底细菌群,此处11000米深的海水压力几乎是海面的1100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