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基因帮寄生虫在体内潜伏

2020-01-23 中国科学报 冯维维
【字体:

语音播报

  弓形虫感染人体后可以隐藏在器官中,直至几年后再次出现。

  全球约1/4人口长期感染一种不活跃的刚地弓形虫,这种寄生虫活跃时可导致失明甚至死亡。现在,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弓形虫基因“开关”,可以帮助其躲避免疫系统,并在人体内存活一辈子。

  受感染的猫便和未煮熟的食物都会传播弓形虫。弓形虫进入人体后,其中一部分会转化为一种被称为缓殖子的不活跃形式,后者在体内无害,许多人从未意识到他们是携带者。但缓殖子可以重新激活并引起症状,这对免疫系统脆弱的人构成了最大威胁。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Sebastian Lourido和同事发现了一种名为BFD1的基因,似乎是弓形虫进入半休眠状态所必需的。缺乏BFD1的寄生虫不能成为缓殖子,因此不能在小鼠大脑中产生充满弓形虫的囊泡。向这些寄生虫提供BFD1基因就足以使它们变为非活性形式。

  在近日发表于《细胞》的研究中,作者表示,以BFD1为靶点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弓形虫感染。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