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利用非视距成像和深度学习技术

新系统可快速拍摄拐角后物体

2020-01-20
【字体:

语音播报

非视距成像系统技术示意图。图源:美国光学学会网站

  美国研究人员创建出一种新型非视距成像系统,其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可快速对拐角后面的物体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研究人员称,随着技术发展,该系统有望在自动驾驶、航天探测等多领域发挥作用,如帮助自动驾驶汽车发现道路拐角后面的危险因素、帮助航天探测器拍摄小行星洞穴中的图像等。

  在最新一期美国光学学会期刊《光学》上,研究人员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该成像系统使用了市售的相机传感器和功能强大的激光光源。激光束从角落或障碍物周围的墙壁反射到隐藏的物体上,物体散射的光子会再反射到墙壁上,形成散斑图案,这种散斑图案编码了隐藏物体的形状,对其进行解析,即可获得隐藏物体的图像。研究人员利用从噪声模型中采集的合成数据,训练了一个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有效解决了相机短时曝光产生的噪声干扰问题,进而能在不到1秒钟时间内完成对隐藏物体图像的重建。

  该系统主要用于对非常小的物体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但也可与一些对大型物体(如房屋)进行低分辨率成像的系统结合使用。研究人员在报告中称,该系统可以分辨1米外隐藏物体的亚毫米级细节。在技术测试中,他们将成像装置放在距墙壁1米远处,然后对隐藏在角落里的1厘米高的字母进行快速成像。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曝光时间,他们得到了分辨率为300微米的重建图像。

  该研究由莱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联合完成,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REVEAL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旨在开发各种技术来对拐角处的隐藏物体进行成像。研究人员指出,非视距成像技术在医学成像、导航、机器人以及国防领域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他们的新系统无论是在空间分辨率还是在成像速度上,都远超现有的非视距成像系统。目前,他们正在研究通过扩展视场使系统对更大物体进行成像,让这种系统更具有实用性。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