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研究人员一直试图模仿光合作用,利用太阳的能量制造化学燃料。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现在,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铜-铁基催化剂,可借助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这一方法是迄今最接近人造光合作用的方法。研究人员称,新催化剂如获进一步改良,将降低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甲烷已超煤炭成为美国主要发电燃料。甲烷燃烧时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的热量可发电。而利用阳光制造甲烷则相反:二氧化碳、水,加电生成甲烷。但这种转换并非易事——必须将八个电子和四个质子加到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才能形成一个甲烷分子,而每添加一个电子和质子都需要能量来推动反应继续进行。
金属催化剂可加速这些反应。几年前,科学家发现,铜颗粒与吸光材料携手,有望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更丰富的化合物,但这种方法的效率和速度都很低。2016年,研究人员报告称,含有铜和金的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工业上广泛使用的化合物)。2019年3月,密歇根大学电气工程师米泽田(音译)及同事发现,在吸光氮化镓(GaN)纳米线阵列顶部生长的钌-锆基催化剂能将二氧化碳变为另一种工业化合物。但上述诸多反应都无法制造出能广泛使用的燃料。
现在,米泽田团队制造出的新催化剂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先在商用硅晶圆上生长出氮化镓纳米线,然后用电沉积方法,朝其上添加5至10纳米宽的颗粒(由铜和铁组成)。得到的化合物在光照下,在二氧化碳和水存在时,可快速将光中51%的能量转换为甲烷。
米泽田表示,新催化剂是所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光驱动催化剂中,转化效率和产量最高的。计算机模型表明,催化剂中的两种金属携手与二氧化碳分子结合,使其更易于反应并吸收进入的电子。米泽田解释道:“这降低了关键步骤的能量屏障。”
研究人员称,新催化剂的组成成分价格便宜,数量丰富,他们计划进一步提高甲烷生产的效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