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研究揭秘拉丁美洲番茄驯化史

2020-01-09 中国科学报 唐一尘
【字体:

语音播报

图片来源:Hamid Razifard

  现在,一项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新研究,揭示并证实了南美西红柿的进化历史,相关论文发表于《分子生物学与进化》。

  普通栽培番茄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蔬菜作物之一。2012年,驯化的亨氏1706番茄成为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番茄,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这种世界上价值极高的蔬菜作物。从那时起,科学家就不断加深对番茄12条染色体的进化变异的理解。

  现代西红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美洲。之前的研究已经提出,驯化的野生醋栗番茄在南美洲产生了圣女果。

  研究人员表示,番茄驯化历史通常被描述为一个“两步”过程,从蓝莓大小的栽培番茄近缘物种(SP)到一般樱桃大小的小果型番茄(SLC),再到各地食用的普通大果型栽培番茄(SLL)。

  研究人员发现,在厄瓜多尔出现的中间种群SLC远远早于人类驯化的番茄,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向北扩散。

  研究人员还对SLL、SLC和SP番茄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群体基因组学分析,以重建番茄的驯化历史。总的来说,该团队为166个样本生成了新的全基因组序列,代表了南美范围内的SP、南美和中美洲的SLC,以及来自中美洲的SLL。通过比对SLL参考基因组序列,共鉴定出2379750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他们还进行了广泛的表型分析,以确定现代栽培番茄与野生番茄最不同的性状。

  “很明显,SLL经历了彻底的改变,而SP干重较低,有更多的小室、低水平的β—胡萝卜素和更高水平的苹果酸等。”作者说。

  此外,研究人员还从SLC和SP最初的分离中得到更多令人惊讶的细节。例如,尽管南美洲的SLC群体包含许多与人类驯化品种一致的特征,但当SLC向北传播到中美洲时,这些特征就消失了。有趣的是,这些野生的北方SLC群是现代番茄的近亲。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可以帮助番茄种植者识别出有益基因,重新引入现代番茄品种,以改善农业和消费者所需的性状。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