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新型“虚拟现实皮肤”能传递触觉

2019-11-22 科技日报 张梦然
【字体:

语音播报

  据英国《自然》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工程学研究,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了一种可通信、可覆盖皮肤表面的无线触敏界面。这个装置通过机械振动的方式进行信息通信,可作为虚拟现实(VR)合成皮肤,应用于社交媒体、假肢控制和电子游戏。

  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其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等,最基本的实现方式,就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而“VR皮肤”,顾名思义就是可以让用户通过一块“皮肤”,真实感受到虚拟现实中的虚拟物体的技术。

  此前许多实现所谓可通信“VR皮肤”的方法,都需要借助紧贴在佩戴者身体上的多组有线电极。这些电极通过产生振动来刺激感官体验。但事实证明,要找到能产生目标反应的合适电压和电流,又不给皮肤造成疼痛或电刺激损伤,绝非易事。

  为了制造一种更舒适的柔性界面,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约翰·罗杰斯及其同事,设计了一种装置,包含无线免电池电子系统和可穿戴触敏界面的系统,并描述了所需的材料、器件结构、供电策略和通信方案。这款“VR皮肤”可以通过嵌在柔性材料中的振动致动器阵列,实现电子可编程通信以及身体的感觉输入。

  研究团队用一系列应用,演示了这款“VR皮肤”的功能。比如,这个系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向心爱的人传递触觉感受,复制手部假肢抓握的物体形状,还能让电子游戏玩家在佩戴时感受到战斗类游戏中的攻击。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 迄今最详细宇宙模型建成
  • 研究发现全球风速正越来越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