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科学家迄今已在太阳系内发现两颗“星际访客”:“奥陌陌”和系外彗星“2I/鲍里索夫”。尽管2I/鲍里索夫来自“异国他乡”,但看起来似乎与太阳系内普通彗星无异。最新研究称,综合考虑这两个天体的大小、速度等可以得出,在任何时候,都有至少一打像“奥陌陌”般大小的星际天体正穿越太阳系。
据《科学》杂志网站29日报道,最新研究主要作者、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布莱斯·博林说:“现有望远镜还不足以监测到所有这些天体,但将来,大型望远镜将能更频繁地捕获这些访客,也许一年两次。”
今年8月30日,克里米亚业余天文学家根纳季·鲍里索夫发现了这颗系外天体。随后,来自8个国家26个机构的43位天文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其进行了迄今最全面的研究。他们表示,雪茄形的“奥陌陌”没有明亮的光环(尾巴),它在快离开太阳系时才被发现;而2I/鲍里索夫则更亮、更活跃。此外,2I/鲍里索夫的内核最多不超过2—3公里宽,远小于最初估计的10公里,不过仍比“奥陌陌”大一个数量级。2I/鲍里索夫仍在进入太阳系的旅程中,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很容易看到它,在12月7日最接近太阳前,其亮度会不断增加。
研究小组收集了来自10个观测站——包括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兹威基瞬变设施(ZTF)的数据,且从ZTF的数据中发现了今年3月份的数据。博林说:“实际上我们对这颗彗星进行了约7个月的观测。数据显示,当彗星比木星距太阳更远时,其表面会释放出气体和尘埃,最终形成其明亮的尾巴。”
这颗彗星起初的光谱表明,它总体呈淡红色,散发出氰气,太阳系内彗星也可以找到这些特征。而新研究称:其呈灰色,会释放出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羽流,这也是其近期变亮的原因。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林·斯诺德格拉斯说,2I/鲍里索夫看起来“非常像太阳系内普通彗星”。计划于2022年投入使用的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可能会在其“同类”接近太阳系时发现它们。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拦截器也将于2028年发射,停在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轨道上,也有望捕获系外彗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