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包括欧核中心(CERN)科学家在内的一个国际团队,借助超级计算机聚焦大爆炸后瞬间诞生的原始黑洞,再现了光子与氢之间的交互。他们分析后发现,宇宙网是一个由气体和暗物质“丝线”构成的网络,“触角”遍及宇宙每一个角落。研究论文刊登在最近的《物理评论快报》上,有望为人们揭示暗物质的本质。
理论认为,大爆炸后不到一秒钟内,宇宙可能诞生了大量原始黑洞。2016年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直接观测到引力波后,欧核中心科学家阿尔维瑟·拉卡内里就表示:“原始黑洞仍是假设中存在的天体。”
但近年,对原始黑洞的研究开始提上日程,因为它被视为解释暗物质构成的重要候选者,而原始黑洞无论存在或被彻底排除,都将为人类提供有关原始宇宙物理学的重要信息。
此次,来自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SISSA)、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ICTP)和欧核中心的科学家,将目光投向莱曼α森林——宇宙“丝线”中的氢与光子之间的交互。他们借助“尤利西斯”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在分析了极端遥远类星体放射的光线与宇宙网之间的交互后,又将模拟结果与凯克望远镜观测到的交互进行比较。从而锁定了原始黑洞的部分特征及影响。
研究主要作者里卡多·穆尔吉亚表示,他们测试了一种假设,即暗物质由在原始宇宙形成的非恒星塌陷黑洞构成。
简单来说,他们利用电脑模拟了中性氢在亚星系范围的分布。进一步比照,确定了原始黑洞的质量和丰度极限,进而确定是否正是它们构成了暗物质。
现阶段,研究结果并不支持所有暗物质都由一种特定类型的原始黑洞(质量是太阳的50倍)构成,但并没有完全排除原始黑洞构成少部分暗物质的可能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