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肠道细菌让人不喝酒也“醉”

有助找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

2019-09-20 中国科学报 唐凤
【字体:

语音播报

  全球约1/4的成年人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影响,但其病因仍不清楚。现在,研究人员将NAFLD与肠道细菌联系了起来,发现这些细菌在60%以上的NAFLD患者体内产生了大量酒精。9月19日,该研究在《细胞—代谢》上发表,这可能有助于开发早期诊断和治疗NAFLD的筛查方法。

  首都儿科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在研究肠道细菌和NAFLD的联系时,遇到一个同时有严重肝损伤和自动酿酒综合征(ABS)的患者。ABS患者在吃了不含酒精的食物后会“喝醉”。这种情况与酵母菌感染有关,酵母菌感染会在肠道内产生酒精,导致酒精中毒。

  通过分析病人的粪便,研究小组发现他的肠道中有几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这些细菌能产生高浓度的酒精。肺炎克雷伯氏菌是一种常见的共生肠道细菌。然而,从病人肠道中分离出来的菌株所产生的酒精量是健康人体内的4到6倍。

  此外,研究小组还对43名NAFLD患者和48名健康人的肠道菌群进行了采样。他们发现,大约60%的NAFLD患者肠道中有产生中、高度酒精水平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而只有6%的健康对照者携带这些菌株。

  为了研究肺炎克雷伯氏菌是否会引起脂肪肝,研究人员给无菌小鼠喂养了产生高酒精水平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这些老鼠在1个月后开始出现脂肪肝。两个月后,其肝脏出现了疤痕迹象,这意味着肝脏已经受到损伤。而且,这些小鼠肝脏疾病的进展与喂食酒精的小鼠相当。而当研究小组给喂养细菌的小鼠注射一种杀菌抗生素时,它们的情况发生了逆转。

  肠道中有这些细菌意味着你的身体经常暴露在酒精中,那么作为一名携带者,是否意味着你有更高的酒精耐受性呢?这让人十分好奇。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 《自然》及子刊综览
  •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