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本月底,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Stefan Norra教授一行4人应邀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与水生所科研人员联合开展长江中游干支流水生态环境调查。
自4日开始到本月底,Stefan Norra教授团队与水生所合作,以宜都和武汉为主要区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长江中游干支流水生态环境调查。该研究属中、德政府间科学研究合作框架内项目,采用当前国际先进的在线水环境监测设备miniBAT,依靠该设备强大的数据捕获和分析能力,对长江进行全方位的扫描,捕获水域生态环境的实时动态数据,获取水质和水动力学图谱。
拟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认识干支流交互作用下河流的具体生物地化循环过程,在全面了解长江水体理化生物特征的基础上,掌握长江水环境的基本状况,分析不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动态,了解长江干支流的内在耦合机制,深入探讨长江干流与支流的交互作用关系以及特定污染源(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影响,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并探寻可行的技术方案。

放置仪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