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应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基因调控与表观遗传学科组周巨民研究员邀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Paul M. Lieberman教授和Yan Yuan教授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分别作了Identifying Molecular Targets for Inhibition of Oncogenic Human Herpesviruses和Small Peptides Regulate Herpesviral Reactivation的精彩报告。
Paul M. Liberman教授重点围绕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EBV)的感染机制展开了报告,由浅入深地介绍了CTCF作为染色质高级结构的调控元件,能够使DNA形成环状结构,进而调控EBV潜伏期相关基因的转录,敲低CTCF,则会使EBV感染性降低;同时指出黏连蛋白(cohesin)与CTCF在DNA上的结合位点是重合的,但它们的功能却不完全相同。Paul M. Liberman教授还介绍了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核抗原1(EBNA1)以及潜伏期相关核抗原(LANA)作为早期的潜伏感染因子对EBV的感染有重要影响,并展示了抑制剂对Burkitt’s淋巴瘤的治疗效果。
之后,Yan Yuan教授针对卡波济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由潜伏感染进入裂解感染的机制进行了讲座,并介绍了他最新的研究进展。研究中发现一段短肽可以调控KSHV病毒内复制转录活化因子(RTA)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病毒由潜伏期转入裂解期。此段短肽由RTA基因的反义链编码,能够同RTA基因的mRNA结合,从而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对RTA基因进行调节,增加其蛋白质产量,使病毒顺利进入裂解期。该研究打破了前人的认知,即RTA基因反义链转录产生的长不编码RNA (lncRNA)对该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并通过一系列突变体的研究初步确定了短肽的序列和可能的作用机制。
会后,研究所师生与Paul M. Liberman教授和Yan Yuan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