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继明教授作报告
10月26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蒋继明教授到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访问交流,并围绕染色体着丝粒的结构、功能与进化问题作了生动精彩的学术报告。技术生物所和中科大研究人员及学生们共同聆听了报告。
蒋继明教授以黑洞比喻着丝粒,一方面阐明了早期研究中对于着丝粒的理解:含有大量重复序列、无基因、无交换,是基因组进化过程的垃圾堆。另一方面,昭示了着丝粒研究像黑洞一样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演变过程。他以因染色体突变而引发的先天愚现象入手,阐述了着丝粒的功能以及蛋白调控的重要性。他还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分享了水稻第八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工作及其成果:第一次测出水稻染色体着丝粒大小(500-800kb)、研究着丝粒结构并证明了有基因存在。同时,他探讨了着丝粒最关键的蛋白‑组蛋白对着丝粒位置决定的重要性,并讲解了如何用组蛋白作为工具研究着丝粒的进化过程。
蒋继明博士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园艺系教授,多年来从事植物细胞遗传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副主编。他的主要研究兴趣为染色体着丝粒的结构、功能与进化。他带领的实验室于2004年完成了水稻第8号染色体着丝粒的测序工作并揭示了其功能区,开创了多细胞生物着丝粒研究的先例,2008年,完成了水稻着丝粒染色质的全基因组定位。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著名主流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40多篇,研究论文图片多次作为杂志封面发表,他率领的团队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被多个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如The Plant cell、PNAS等进行亮点评述。目前是美国科技进步促进会会员,美国农业部(USDA)、环境部(DOE)、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