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合作动态
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马骏教授访问生物物理所
  文章来源:生物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1-11-29 【字号: 小  中  大   

11月28日,应生物物理研究所焦仁杰研究员的邀请,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马骏教授来访该所,并在图书馆报告厅作了题为understanding how positional information is encoded 的学术报告。
马骏教授介绍了自己实验室以果蝇maternal基因bicoid为对象,研究生物体中成形素(morphogen)梯度形成与发挥效应的最新成果,并提出了他们关于生物体如何感知和利用这种形成素梯度的最新理论。Bcd是最早被研究的一种果蝇胚胎期成形素。它是一种母体表达的转录因子,在胚胎前端往后形成浓度梯度。Bcd在合胞体时期激活很多基因的转录,譬如裂隙基因Hunchback(Hb)。
马骏教授首先介绍了Hb在胚胎前后轴上表达的精确性与Bcd的关系。研究中他们发现,Bcd浓度在野生型果蝇群体中有一定的噪音,而噪音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胚胎大小的差异。这种差异被一种“比例机制”消除,即Bcd浓度在不同胚胎种对应比例的地方是相对精确的,而在不同胚胎对应长度的地方是较为粗略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仅这一机制还不足以解释Hb的精确性,而Bcd的转录激活活性与它的浓度梯度的斜率有相关性,可以有效地解释精确的Hb表达边界,揭示出转录因子的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随后,马骏教授实验室发现Bcd浓度梯度的形成也依赖于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并找到一种可以降解Bcd的F-box蛋白Fates-shifted,发现该蛋白的突变会影响到Bcd浓度梯度的精确性。在最新的研究中他们还发现,Bcd是可以被SUMO化的,这种修饰会影响Bcd的转录激活活性。
整个报告中,马骏教授用生动幽默的表达方式介绍了自己实验室在Bcd领域取得的成果及所做的贡献,不断就相关问题和听众进行了深入讨论。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