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合作动态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学者到生物物理所作报告
  文章来源:生物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1-11-24 【字号: 小  中  大   

Björn Brembs博士作报告

11月22日,应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力研究员的邀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的Björn Brembs博士来访该所,并在图书馆报告厅作了题为Action-outcome evaluation: the genetics of Drosophila self-learning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Björn Brembs博士介绍了自己以果蝇为模型研究联想式学习记忆过程的最新成果。他首先介绍了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化和斯金纳操作式条件化两种联想式学习过程,并将其在概念上分别归纳为赋值于感觉刺激的环境学习(world-learning)和赋值于特定行为和运动的自学习(self-learning)。以果蝇为模式生物,在基于扭矩测量仪建立的学习控制环境颜色的经典条件化和学习控制运动方向的操作式条件化中,腺苷酸环化酶AC和蛋白激酶C PKC分别介导这两种不同的学习过程。并且在复合训练后,发现在训练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只检测到环境学习,没有自学习;而在延长训练的情况下,环境学习消失,自学习表现出来,说明环境学习在经验初期占主导作用,而通过延长训练能够解除环境学习对于动作自学习的抑制。这种抑制作用需要果蝇脑中的蘑菇体的正常功能,提示了一种行为习惯形成的神经机制。最新的研究中,他们发现类似于PKC,FoxP基因特异地在自学习中起作用。考虑到foxP基因在人类语言发育以及斑马雀(zebra-finch)鸣叫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中的重要作用,而语言和鸟鸣均被视为操作式的试错学习的典型例子,在果蝇中发现foxP对于自学习的作用将从进化角度将语言的起源追溯到脊椎动物与非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这样的早期阶段。报告中,Björn Brembs博士和听众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报告结束后,Björn Brembs博士参访了郭爱克、朱岩、刘力等研究组,并与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