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合作动态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两专家到生物物理所交流
  文章来源:生物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1-11-10 【字号: 小  中  大   

Jennifer Doudna教授作报告

11月8日,应秦燕研究员的邀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与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Jennifer Doudna教授和Jamie H. Doudna Cate副教授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作报告。秦燕研究员主持报告会,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周边院所众多师生员工听取了报告。

上午9点,Jamie H. Doudna Cate在图书馆报告厅带来了题为The Structural Basis of Protein Synthesis in Bacteria and Humans 的学术报告。Cate实验室于2005年解析了E.coli 70S 核糖体的结构,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之后运用结晶技术解析了多种抗生素与E.coli核糖体复合物结构,阐述了其作用机制,为设计新的抗生素提供依据。报告伊始,JH Cate副教授首先介绍了核糖体的结构功能和蛋白质翻译的过程。接下来,Cate介绍了他的最新发现:核糖体释放因子(RRF)能使核糖体稳定在完全旋转的状体;抗生素新生霉素(Neomycin)能使核糖体稳定在一个新的中间状态(P/pe state),而巴龙霉素(Paromomycin)则使核糖体处于不能旋转的状态。JH Cate的报告持续了1个多小时,期间展示了大量的核糖体和翻译因子三维结构和蛋白质合成转运过程的模型。

随后,Jennifer Doudna教授作了题为Dicing and Beyond: Regulatory RNA in Humans and Bacteria 的报告,介绍了在原核细菌中RNA介导的免疫机制,讲述了RNAi的机制以及细菌是获得“免疫”能力的方式。为了更好地认识其作用机制,Doudna实验室解析了原核“Dicer”的晶体结构,模式生物中P.aeruginosa Csy4以及E.coli中Cse3的结构,结果发现原核与真核具有不同的RNAi作用方式:原核中通过DNA发挥作用;而后者通过mRNA发挥作用。

报告结束后,与会的老师和同学与两位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访问期间,两位专家还参观了研究所的一些实验室和科学技术平台,与一些老师同学深入交流。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