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九次报告》于2011年10月由Elsevier出版社出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奇亚团队 (2004) 报道的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 (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isolate from China, LCDV-C) 列为虹彩病毒科代表株[King AMQ et al, (eds). 2011, Ninth report of ICTV, Elsevier/Academic Press, pp196-210]。
该报告内容涉及LCDV-C 基因组大小、GC百分比、基因数量及编码的酶类等多个推导的基因产物。报告还绘制了包括LCDV-C 在内、目前已知全基因组序列的虹彩病毒及其所含保守序列进化树,并进一步借用了法国学者Boyer et al (PNAS, 2009, 106, 21848–21853) 在发现一种新的巨病毒时,与LCDV-C 及6个不同科病毒的DNA聚合酶和主要衣壳蛋白等结构比对的一组数据 (见附图)。这些引用和介绍,意味着不仅是将LCDV-C列为虹彩病毒的代表株,使 LCDV-C 成为国际同行进行淋巴囊肿病毒和其它虹彩病毒分类鉴定时的参考,也为人们更广泛地了解核胞质大DNA病毒群的本质与共性提供了借鉴。
水生所水生病毒学学科组致力于水生病毒学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部分研究结果陆续发表在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的刊物上。基于良好的研究积累,水生病毒学科组责任研究员张奇亚受邀成为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虹彩病毒专家组的6名成员之一。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 对所有发现的病毒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分类,是国际病毒学界病毒分类的唯一权威性机构。该机构于1966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九届国际微生物学会议上成立,1970年出版第一次报告,长仅数十页;随后每5年出版一次报告。第八次报告于2005年出版,长为1259页。而刚出版的第九次报告长达1462页 (封面请见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