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合作动态
古脊椎所科研人员赴波兰交流访问
  文章来源: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1-10-28 【字号: 小  中  大   

在中国科学院院际(中-波)国际交流项目的支持下,应波兰科学院弗罗茨瓦夫(Wroclaw)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所长Slawomir Mozdzioch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侯亚梅与博士研究生刘扬于10月10日至23日赴波兰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交流活动。

访问伊始,两人率先到访了弗罗茨瓦夫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并拜见了弗罗茨瓦夫大学(Wroclaw University)历史与教育学院的院长Elzbieta Koscik。此后在弗罗茨瓦夫大学考古研究所石器时代考古部主任Jan Burdukiewicz教授的陪同下,重点进行了野外遗址的考察:首先考察了Zaprezyn地区厚达十多米的晚期黄土堆积,随后参观了Burdukiewicz教授亲自发现并发掘和研究的距今50万年的Trzebnica遗址,也是波兰已知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次还考察了位于矿区、与明德-里斯间冰期沉积物相间、距今约25万年的Rusko旧石器遗址。在Trzebnica所在地,二人考察了当地博物馆,得到Zbignew Lubicz馆长的热情接待,当地报纸还对中国学者的访问进行了专门报道。访问中,中方学者观察并研讨了相关遗址的旧石器标本,对波兰旧石器遗址石制品原料多见质地优良的燧石这一现象有了更好的了解,对一些特殊的器物类型如肩柄式尖状器获取了专门的认识。此外,两人考察了研究所3D扫描实验室的相关设备与工作流程,还对研究所的图书馆等设施也进行了考察并互赠出版物。

在弗罗茨瓦夫大学访问期间,侯亚梅研究员和刘扬博士分别以中国旧石器的重要研究进展和中国北方泥河湾盆地的重要旧石器遗址为主题,对考古研究所所属的历史与教育学院的师生们开展了学术讲座交流,吸引了近百名以学生为主的听众生,增进了他们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了解和浓厚兴趣。

此次访问的另一个重要收获是在弗罗茨瓦夫大学地质科学研究所Adam Szynkiewicz教授盛邀下,听取了他十几年来掌握和运用GPR技术所取得的广泛的工作成果。Szynkiewicz教授详细讲解了GPR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于考古学中的重要价值,并拿出设备进行了实地观摩和演练。双方绕有兴趣地探讨了在这方面开展技术合作的可能。

此次访问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参加了10月17日至19日在克拉科夫(Krakow,波兰第三大城市,波兰历届国王故都所在地),由克拉科夫考古博物馆和雅盖隆大学(Jagiellonski University—建于1364年、波兰最古老的大学)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The 8th SKAM Workshop ‘Retouch- how and what for? Multi-perspectiveness of stone tools’”旧石器考古专题研讨会。SKAM于8年前由Burdukiewicz教授发起和担任主席,旨在为中东欧旧石器研究学者创造自由探讨的交流平台,该会每年在中东欧国家举办一次。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克罗地亚与中国等国家近120名考古学研究人员前来参加。3天的会议中,34个关于旧石器研究的报告精彩纷呈,讨论十分热烈。古脊椎所所侯亚梅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刘扬所作的Pleolithic of China in Asian context New traces of Pleolithic settlement in Nihewan Valley, North China的报告,令参会者耳目一新,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与交流互动。克拉科夫考古博物馆还为本次专题会议举办了精美的旧石器遗物展,席间侯亚梅研究员与克拉科夫考古博物馆馆长对于双方合作举办有关展览交流了看法。

古脊椎所学者本次在波兰的交流访问取得了重要收获。不但增进了中方对波兰旧石器考古界的了解,也让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的同行借机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研究有了崭新的了解,为中国与中东欧国际同行的深入合作与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侯亚梅拜见Wrozlaw大学历史学院院长Elzbieta Koscik女士

J. Burdukiewicz教授向刘扬博士介绍旧石器标本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