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合作动态
以色列海法大学两教授来昆明植物所作报告
  文章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1-08-24 【字号: 小  中  大   

8月19日,应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共建单元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昆明部副研究员段元文博士邀请,来自以色列海法大学进化与环境生物学系的Moshe Inbar教授和进化研究中心的Amots Dafni教授在昆明植物所做了题为Direct Interactions Between Mammalian Herbivores and Plant-Dwelling Insect,Pollination Syndromes in Mediterranean Orchids-Implications on Speciation , Species Delineation and Conservation,The Evolution of Specialization in Phytophagous Insects – A Lesson from Gall-Formers Fragmentation and Pollination in Iris atropurpurea的学术报告。
Amots Dafni教授首先阐述了Iris atropurpurea(紫黑色鸢尾花)成功繁殖与其斑块分布的关系,强调了作为传粉者的“蜜蜂”,其多样性与丰富度在支持紫黑色鸢尾花丰富度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他指出:保护本土蜜蜂不受外来入侵物种影响,恢复紫黑色鸢尾花生境多样性,控制生境中杂草数量至最小范围是保护紫黑色鸢尾花的关键。接下来,Amots Dafni教授又与大家分享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涉及三个营养级欺骗性传粉机制。即:Epipactis veratrifolia(疏花火烧兰)通过模拟蚜虫释放“蚜虫警报信息素”,吸引食蚜蝇在其花瓣上产卵,以此诱骗食蚜蝇为疏花火烧兰传粉的过程。
Moshe Inbar教授在“草食性哺乳动物与植食性昆虫的直接相互作用”中,以蚜虫、瓢虫等植食性昆虫为例,生动地向大家介绍了植食性昆虫在遭遇CO2、牛鼻腔分泌物、牲畜尿、温度、湿度、震颤等所发生的一系列或亲近或逃跑的反应。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