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上午,伯杰氏基金会主席Michael Goodfellow教授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教授所刘志恒访问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来自浙江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以及新疆生地所的科研人员及研究生近40人参加了学术交流。
报告会由院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元明主持,两位资深放线菌专家分别作了题为Actinobacteria from Hyper-arid Desert Soils: New Opportunities for Drug Discovery和“植物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学术报告。M. Goodfellow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在智利北部阿塔卡玛沙漠中开展的极端环境放线菌资源研究最新进展,并鼓励在座科研人员充分利用新疆特殊的生态环境,借助先进的研究手段,深入挖掘极端环境生物资源。此外,他还同与会科研人员分享了自己关于微生物天然产物开发利用中研究误区的领悟。
刘志恒结合多年来的科研经验,系统介绍了植物内生菌的研究现状及常用的研究方法,并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以各地区特有的植物为例讲述了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情况、微生物天然产物的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并结合自身多年来编委和项目评审的经验,和青年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充分交流。最后,他以路甬祥院长的题词与在座的师生共勉,希望共同努力,进一步“认识微生物规律、发掘微生物资源、创新微生物技术、促进微生物产业”。
Michael Goodfellow是国际公认的推动放线菌生物学及原核生物系统学发展的专家。其所在的纽卡斯尔大学微生物资源实验室在推进放线菌系统学、生态学及商业化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伯杰氏手册基金会主席,他致力于促进中英在海洋生物技术特别是制药领域的合作,热衷于促进并提高人们对天然生态系统和人造环境中放线菌多样性的认识。
刘志恒是我国著名放线菌系统分类学家,自1978年起一直从事微生物多样性和放线菌系统分类学及资源开发研究,在微生物多样性、放线菌资源与天然产物方面成绩突出。他通过拓展国际合作,发展了我国放线菌分类学技术,培养了专业人才,提升了我国放线菌分类学的国际影响力。今年5月,他获得由伯杰氏基金会颁发的“伯杰氏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