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Niels Høiby教授应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马旅雁研究员邀请,对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进行了学术访问。
访问期间,Høiby教授作了题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肺部感染及生物膜的形成-来至于临床囊性纤维化病人的经验”(Pseudomonas aeruginosa lung infection and biofilm-experience from cystic fibrosis patients)的学术报告。Hoilby教授首先系统介绍了铜绿假单胞菌导致囊性纤维化肺病目前的研究进展,然后结合40多年来的临床经验,通过统计对比这40多年来纤维性肺病患者的样品,以及常年跟踪患者的病情及取样,比较了二十多万代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表型变化,发现在患者肺部,铜绿假单胞菌的突变率很高且快,基因型发生了多处的改变,表现出了新的抗药性。这些多种多样的突变菌株只能在病人体内的样品中分离得到,在医院以及实验室环境中并未发现,表明这些突变很可能与用于病人肺部的抗生素等外界因素的诱导有关。针对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的生物膜的耐药性,Hoiby教授课题组的研究发现,针对生物膜外围细胞和内在深层细胞需要使用不同的两种抗生素分别进行抑制,先后作用以及联合作用可有效对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这些经验对于实际治疗囊性纤维化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会后,Hoiby教授参观了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与实验室主任东秀珠研究员和刘双江研究员进行了交谈。
报告由马旅雁研究员主持,张立新研究员,刘志培研究员,吴胜副研究员,宋志军研究员,吴红研究员等所内外的师生参加了报告,与会的老师与同学们针对报告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并与Hoiby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
Niels Høiby教授是丹麦Rigshopitalet医院临床微生物系主任,著名临床微生物学家,丹麦囊性纤维化协会医疗顾问委员会委员。Hoiby教授一生从事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囊性纤维化病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微生物生物膜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学术威望,其实验室是当今微生物生物膜形成机制研究领域最为活跃的课题组之一。他同时担任多家国际重要学术刊物的主编的和编委,如J. Cystic Fibrosis,ESCMID News,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Future Microbi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