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合作动态
地球环境所派团参加中美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交流讨论会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0-09-01 【字号: 小  中  大   

8月18-30日,中美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亚洲季风-干旱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生长”,“Growth of the Tibetan Plateau, Eastern Asian Climate and Hydrological Cycle”) 年度交流讨论会在美国科罗拉多朗蒙特召开,20多位中美科学家参加。地球环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周卫健院士和蔡演军博士代表中方参加了此次讨论会。

会上,安芷生院士详细介绍了中方研究项目的目标、内容以及过去一年取得的工作进展,并对今后研究工作设想进行了展望,强调中方合作项目将就亚洲季风—干旱环境的演化历史、黄土—红粘土记录与全球气候记录的对比、东亚降水、粉尘气溶胶输送与亚洲季风和西风的关系、青藏高原隆升的构造证据和古高度的定量重建以及气候模拟的检验等几个方面展开。周卫健院士介绍了黄土10Be重建古地磁场强度和古降水的研究进展,指出了10Be记录在回答B/M界限古地磁场强度倒转在不同沉积记录中存在差异这一科学难题的潜力和可能性,讨论了黄土10Be重建古降水与其他记录的异同点和可能的原因。蔡演军博士介绍了云南和青藏高原洞穴石笋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石笋重建的降水同位素组成及其变率,指出了基于现代降水同位素组成观测结果重建青藏高原古高度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这些报告受到与会科学家的高度关注,认为这些成果是中美合作项目项目取得的实质性研究进展。

会后中美科学家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对今后两年的研究工作进行详细设计和安排,并对美方申请第四、第五年基金支持的工作进行了规划。在会议结束后,在美方首席科学家Peter Monlar教授陪同下,地球环境所研究人员在科罗那多高原进行野外考察,从岩石地层、古生物地层、构造地质以及形成演化等角度,探讨科罗那多高原与青藏高原演化的异同点。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