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至10日,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Andrew Tomkins博士访问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访问期间由范宏瑞研究员等人陪同,Andrew Tomkins对胶东地区新城、焦家、玲珑等金矿床进行了实地踏勘,并于10日上午在该所作了题为The Source of Gold in Granite-Bearing Metamorphic Belts的学术报告。
Andrew Tomkins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造山带型金矿床中金的来源问题。他认为,造山中大量中、下地壳岩石都经历了变质脱水反应,而由此逃逸出的流体又萃取了这些岩石中的微量金元素。变质流体的产生进一步促使岩石发生变形,而岩石的变形又驱动含矿流体的运移。正是在岛弧构造背景下,大量地壳物质在高温低压变质作用下,形成了金的最佳来源条件。他以南澳Challenger和Griffin's Find金矿为例,详细介绍了花岗岩相关的金矿床中金的来源问题,认为金元素是可以被花岗质熔体所萃取的。
Andrew Tomkins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方向为矿床学和变质岩石学,曾获得2008年国际经济地质学会Lindgren奖,是Economic Geology杂志副主编。他主要从事基于矿床学、变质岩与火山岩岩石学以及构造地质学的金属矿物形成过程研究,还从事中下地壳范围内影响金属元素迁移富集规律的地质过程研究,包括岛弧底部岩浆混合带内硫化物熔体的不混溶及其在矿床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富硫水热流体的变质世代及其温压条件、硅酸盐深熔作用中金属元素行为、变质作用中的硫化物部分熔融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