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09年第一批入选“中科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资助计划”的外籍专家,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院长Branka Vucetic教授于1月8日至28日来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先进无线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20天的访问工作。在此期间,双方就中科院计算所—悉尼大学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成立中科院计算所无线中心—悉尼大学电信学院联合无线通信研究中心等达成协议。此外,计算所无线中心还邀请Branka教授在计算所举行两场学术报告会,并组织中心员工、学生就无线通信领域相关热点问题开展了多次学术交流活动。
成果展示:深化沟通加强合作
1月11日下午,Branka Vucetic教授来到中科院计算所祥园研发区进行参观。计算所无线中心的员工和同学们演示了无线中心自主研发的WiMAX设备、LTE协议栈软件演示系统,并对教授就WiMAX系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解答。随后,无线中心相关人员还陪同Branka教授参观了无线中心的ICT-WillCom联合实验室。整个过程中,她对中心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希望以后能够与中心加强工程方面的合作。
Branka教授参观计算所无线中心
学术报告会:传道解惑寓教于谐
1月13日与1月18日下午,计算所无线中心分别举办了两场学术报告会。Branka教授分别作了题为Research Methodology–A Personal View和Network Cod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的学术报告。
首场学术报告会上,Branka教授根据自身经验,与参会人员分享了她做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从选题到技术转移。她也从自己的视角谈了做研究必须具备的品性,尤其是创造性的重要性。同时,她从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了如何培养和激发个人的创造性。
第二场学术报告会上,Branka教授为参会人员讲解了网络编码的基础知识以及悉尼大学在网络编码方面的成果,同时对网络编码在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探讨。

Branka教授作报告
学术交流研讨会:思想火花亦能燎原
1月15日下午,Branka教授在计算所703会议室,与无线中心芯片组的成员开展了物理层热点技术讨论交流会。交流会上,大家踊跃提问,就Turbo译码、迭代式接收机、网络编码、功率控制、协作通信、中继传输等无线通信中的热点问题与教授进行了深入讨论。同时,在如何做研究、如何寻找创新点、理论研究与项目研发如何结合等科研人员关心的问题上,教授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了她的看法。

Branka教授与学生交流
1月20日下午,Branka教授又来到计算所祥园研发区,与无线中心系统软件组学生开展了热烈的学术交流活动。这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主要讨论无线资源管理、网络架构等通信协议上层的热点问题。交流会一开始,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悉尼的美丽风光,并重点介绍了悉尼大学的教学环境、研究水平以及重点研究方向等。随后的讨论,同学们针对平时在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Mesh和LTE等发展前景、如何开展研究工作及发表论文等,与教授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电网远程控制问题大家进行了深入讨论。
成立中科院计算所无线中心—悉尼大学电信学院联合无线通信研究中心:各取所长优势互补
Branka教授来访工作期间,计算所无线中心的常务副主任石晶林研究员与她就联合无线通信研究中心协议进行了多次讨论与修改,最终形成终稿。这标志着计算所无线中心与悉尼大学电信学院在无线通信研究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
通过联合研究中心,双方今后将加强合作,计算所无线中心可以定期选派部分员工、学生去悉尼大学进行学术研究活动,同时悉尼大学将选派部分员工学生到无线中心学习工程开发知识。
签署中科院计算所—悉尼大学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经过前期多次沟通与讨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就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达成协议。1月25日,双方共同签署了《关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生联合培养协议》。在签约仪式上,李国杰与Branka Vucetic教授分别代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在合作协议上签字。根据该协议,计算所(或悉尼大学)将定期选派优秀博士研究生赴悉尼大学(或计算所)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活动。该协议的签署,不仅可以通过与国际知名学府合作培养人才进一步提高计算所学生的学术水平,而且通过双方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实质性合作,提升无线中心在通信研究领域的知名度。

在签约仪式上,李国杰还为Branka Vucetic教授颁发了“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