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合作动态
计算所召开2009年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会议
  文章来源:计算技术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0-01-04 【字号: 小  中  大   

2009年12月17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召开了2009年度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会议。中科院国际合作局综合处处长曹爱民、中科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郑健部长、计算所常务副所长孙凝晖、科研处处长王兆其、副处长洪学海、科研人员、职能部门及科研实体秘书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围绕2009年度计算所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展开,科研处副处长洪学海总结汇报了计算所2009年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工作,合作局的领导介绍了院里的国际合作项目资助等情况,孙凝晖对会议作了总结。

洪学海在汇报中谈到,截止2009年12月16日,计算所共出访146个团组、185人次,平均每团组人数为1.27人。按照院里09年对外交流工作的要求,本年度的出访人数比2008年略为减少,平均每团组人数比2008年有所降低,提高了质量。国际会议、国际合作项目及其他分别占了81%、12%和7%,国际学术会议仍然是最主要的出访形式,说明计算所国际学术交流依然非常活跃。出访副研究员、研究员、学生和助理研究员的比例分别为28%、27%、27%和18%。从各方面的反映来看,国际学术交流对于帮助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开拓视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曹爱民详细介绍了院国际合作局的项目和资助情况。院国际合作局的资助主要分为人才和项目两块,此外还有自主国际会议、国际组织任职等方面的小额资助。人才模板主要包括爱因斯坦讲席教授、海外特聘研究员、海外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模块主要指每年30个的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主要资助新学科、新生长点、新交叉点、前瞻性的领域。2009年,院国际合作局开始实施“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资助计划”,计算所非常有幸在头一年申请到了资助。Branka Vucetic教授是依托计算所、2009年第一批入选“中科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资助计划”的,她是无线通讯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她来到研究所后,不仅提升了学术氛围、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而且极大地提升了计算所在该领域的影响力,明显增强了计算所在相关项目上的竞争优势。

郑健针对科研人员提出的美国签证非常困难的问题解释了原因。自911事件后,美国签证开始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而计算所属于中科院高技术领域的研究所,计算所的科研人员在申请美国签证时极可能被美国使馆列为专业敏感人员,经常要做“背景调查”(被check)。“背景调查”的周期也在变化,今年四月起美国使馆要求提前16周提交签证材料,年底时大约需要3-4周,提前周期都由美国使馆决定。有时美国使馆不愿意科研人员参加相关的国际会议,通知预约的时间只比面签时间提前了几个小时,甚至面签时间比会议时间还要晚,这也是他们变相阻碍我科研人员出访的方式。院里也与美国使馆做过多次沟通,效果甚微;科研人员如果打算去美国参会,应尽量提前准备。

孙凝晖在总结时表示,计算所是一个高技术类的研究所,计算机科学有着很强的系统性;所以计算所的国际合作也很有特点,就是与产业绑得很紧。国际合作分两个方面,一是请进来,二是走出去。历史上海外创新团队对计算所的帮助很大,计算所不仅仅在学术上了台阶,而且具备了在国际上同台竞技的能力,从战略上确定了未来5-10年到底做什么。如果院里能把海外特聘教授们凝聚到一起,结果一定不是1+1=2,而是很可能会有10倍的效用。计算机科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也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要帮助30-35岁的青年科学家成长,要争取把青年科学家小组派到国外去。希望院里能在国际合作项目中确定一批面向未来新兴产业的项目,比如物联网方面的,这个领域世界各国都刚刚起步,但是国外的层次比较高,如果通过国际合作的杠杆一撬,我们也能争取到一定的话语权。计算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大家多投优质会议,提升计算所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2010年,计算所将进一步促进科研人员进行国际学术交流,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向顶级的国际会议投论文,执行好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通过加强交流和引进人才,努力提升计算所的国际影响力。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