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合作动态
植生生态所举办第五期交叉学科论坛
  文章来源: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发布时间:2009-11-27 【字号: 小  中  大   

  为深入探讨进一步提高作物单产的新思路和新理论,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于119日11日举办第5期交叉学科论坛,主题为“植物代谢与产量形成”。本次论坛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承办,来自国内外三十余名专家和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由陈晓亚院士主持,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家睿致欢迎辞,来自海内外的12位专家在论坛上作了学术报告。美国Metabolon公司的郭立宁博士详细介绍了高通量分析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和前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栾升教授就Immunophilins调控植物光合作用和光合效率的分子机理作了最新的进展介绍,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阮勇凌博士和植生生态所何祖华研究员分别报告了细胞壁蔗糖转化酶在光合产物转运至籽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美国康奈尔大学甘苏生副教授和植生生态所郭房庆研究员发表了植物衰老调控因子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理,加拿大圭尔夫大学Steven Rothstein教授和植生生态所龚继明研究员阐述了他们在植物氮素高效利用包括其吸收、转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美国布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刘长军副教授和植生生态所陈晓亚研究员报告了他们多年来在植物次生代谢研究领域如棉酚和细胞壁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成果,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分校王学敏教授和植生生态所黄继荣研究员报告了膜脂代谢途径在植物营养胁迫响应以及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

  本次交叉学科论坛围绕产量形成的植物代谢学基础的主题,系统研讨了植物重要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及其产物的转运、分配与积累,营养的吸收与同化、以及代谢产物与作物抗逆性等调控产量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潜力,为今后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