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合作动态
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访问地化所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9-07-24 【字号: 小  中  大   

近日,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董海良应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邀请,在该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厅为广大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这位海外华人学者的科研历程及其取得的研究成果。

董海良教授在题为Geomicrobiology:Past History,Present Status,and Future Perspectives的报告中,从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微生物的影响、矿物岩石微生物及微生物与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他指出,在南非的砖石矿坑中提取到的微生物,能在高达50℃-121℃的高温环境中生存,并且能分解有机物净化矿坑坑道内的空气;蒙脱石和伊利石的混层矿物比例与石油的形成环境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利用其来寻找石油和天然气,可以为矿物指示找油开辟一条新途径。董海良教授的报告为与会科研人员进行地球化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

董海良教授198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997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2000 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员,现任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地质微生物实验室主任,国际期刊 Clays & Clay MineralsGeomicrobiology Journal 副主编。曾多次担任美国自然科学基金、能源部和美国空间总署基金审批委员会评委,组织过多次国际会议。在矿物-微生物作用,极端地质环境下的微生物活动和治理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开拓了一条野外和室内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地质微生物学科。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