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吕永龙在院部接受了德国经济周刊记者的采访,就中科院科技创新情况、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国际合作、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与大学的科研分工合作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吕永龙介绍说,作为国家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始终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组织科学研究,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自成立以来,中国科学院一直是国家自然科学以及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机构,同时为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咨询。中国科学院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对国际合作一直持开放的态度,鼓励与国外科研机构和著名大学、企业等发展互利的国际合作。吕永龙以中德科研合作为例,介绍了丰富的合作形式以及丰硕的合作成果。他指出,未来双方可以在前沿交叉、可持续能源、生物医学、综合水资源管理、健康、环境科学以及生态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他指出任何国家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都需要从他国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优秀科研人员出国后也为欧美等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在历史上也为世界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共同创造了知识产权,西方媒体不应过分渲染知识产权问题。目前中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我院一贯尊重与支持知识产权的创造、运营与保护。 吕永龙介绍说,作为国立科研机构,与国外著名科研机构一样,中国科学院有其历史使命,那就是服务于国家的战略需求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国际科技前沿,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我院与大学、企业研发机构既有分工,有各自的科研特点,也有合作,以各自的优势合作承担科技项目、解决科技问题等。 德国经济周刊此次采访是为其中国特刊采集素材,特刊将对中国科研发展的现状以及前景向德国读者进行整体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