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合作动态
中加合作启动纳木错汞循环项目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9-06-26 【字号: 小  中  大   

日前,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康世昌、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教授Wang Feiyue签署协议,共同启动了纳木错汞循环项目。该项目旨在调查汞在青藏高原典型区纳木错流域大气、雪冰、水体和鱼体等各种环境介质中的形态及含量,建立该区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认识汞在青藏高原特殊冰冻圈环境下的迁移转化规律。

在项目中,中方邀请了加方超痕量元素分析实验室负责人Debbie Armstrong女士前往西藏自治区指导工作。在西藏的20多天工作中,双方工作人员完成了拉萨部超净实验室JENA Mercur汞分析仪的调试工作,并在纳木错站架设了Tekran 2537B型大气汞在线监测仪,同时对纳木错入湖河流和湖水进行了初步调查,摸清了该区水体汞含量基本情况,为项目下一步深入开展实施奠定了基础。目前,各仪器运行稳定,并有望产出一批高质量数据。

在进行完野外工作结束后,双方专家前往贵阳参加了第九届汞污染物国际会议。康世昌研究员在会上介绍了合作成果,Debbie Armstrong就北极地区海洋生态系统中汞的迁移转化研究作了报告。

据悉,汞由于其高毒性、生物富集放大性和长距离传输性,在近20余年备受公众和科学界关注,被认为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加拿大科学家在1998年首次在北极地区发现了大气汞亏损事件,证实大气汞可在短期内急剧减少,并沉降入陆地生态系统,威胁其中的生物;随后这种现象在极地地区得到广泛证实。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冰川发育,太阳辐射强烈,自然条件与极地类似,因此是否会发生大气汞亏损事件值得探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