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合作动态
心理所专家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专项基金资助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26 【字号: 小  中  大   

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罗非获得一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Fogerty国际合作研究中心资助的科研基金。该项资金将用于主持关于深部脑刺激(DBS)对丘脑-皮层痛觉加工影响的课题研究。

据介绍,深部脑刺激又被称为脑起搏器, 是一种通过植入颅内电极向大脑深部核团输入固定频率的电流,影响靶核团的神经网络活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外科治疗手段。迄今为止,DBS作为一种药物治疗的有效替代和补充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痛、帕金森氏症、癫痫以及神经障碍类疾病——抑郁症和强迫症的临床治疗。DBS用于治疗慢性痛,尽管疗效显著,但其内在机制始终是个“黑箱”,其应用对于脑内痛觉信息加工回路的可塑性影响并不清楚。

罗非在痛觉加工的电生理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其团队利用清醒大鼠单位神经元多通道记录技术、EEG以及fMRI等多种研究手段,已经在痛觉内外侧通路、针灸镇痛的神经网络编码、预期以及皮层反馈调节对痛觉加工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获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此基金支持下,该课题组将对DBS影响丘脑-皮层痛觉加工过程的机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相关成果将有助于阐明DBS的作用机制,并对DBS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