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郭庆军副研究员邀请,中德合作项目736(2008-2010:“The Precambrian-Cambrian biosphere (R)evolution: Insights from Chinese microcontinents” ) 德方承担单位——德国波恩大学的Joerg Trappe教授和柏林自由大学的Harry Becker教授等一行访问了地球化学研究所,与该所科研人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
柏林自由大学Harry Becker 教授为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广大科研人员和学生做了题为“中国扬子地台前寒武-寒武纪地层界面沉积物的U-Th-Pb年代学”的学术报告,阐述了前寒武-寒武纪转换界面已有研究和精确测年的必要性。Harry Becker 教授在回顾了近年来国际上利用铀-钍-铅进行沉积物(岩)测年的原理、条件、应用和测年精度的问题后,介绍了此次来三峡和贵州采样的目的和必要性,以及下一步将在测年精度上进行突破的设想。德国波恩大学Joerg Trappe 教授在题目为“磷酸盐沉积物的时间演化:沉积学、起源和沉积环境” 的学术报告中,系统地介绍了磷酸盐在野外出露的特点、磷酸盐沉积物的沉积结构、磷酸盐沉积物的类型划分、起源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及大量磷酸盐出现的地质历史时期以及在不同气候时期,磷酸盐沉积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访问期间,地球化学研究所郭庆军副研究员还与德国波恩大学Joerg Trappe教授和柏林自由大学Harry Becker教授等一行先后到贵州瓮安、松桃及湖南沅凌等地进行野外地质科学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