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合作动态
新疆生地所与日本合作开发甘草资源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6-06-13 【字号: 小  中  大   

    6月12日,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与日本国株式会社津村就2006年度合作研究合同,就甘草栽培地调查、甘草围栏候补地调查、新疆特产生药的提供等达成合作意向的具体实施方案。

    新疆95%的县市都有甘草属植物分布,资源非常丰富。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做药用的历史悠久,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被称为美草、蜜草,列为上品,言其“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历代的“本草”及名医对甘草药用评述极多,时值今日仍为中医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有“十方九草”之称。新疆甘草作为药材在历史上只有零星的记载,大量地被开发利用是解放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普查及资料记载,新疆境内生长着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粗毛甘草、宽果甘草等及其变种十六种,但列入国家药典的仅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此三种。其中,乌拉尔甘草对环境的适应幅度最大,分布地区最广;胀果甘草最耐盐碱,最抗干旱,但对气温、热量要求较高。光果甘草抗逆能力较前两者差,对水分条件要求高,且不耐盐,因而分布面较窄,蕴藏量亦较小。

    《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发菜、甘草和麻黄草是国家重点保护、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鼓励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要结合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大投入,积极引导和扶持人工甘草和麻黄草种植基地的建设,逐步实现甘草和麻黄草的产业化生产。把人工种植甘草和麻黄草基地建设规划纳入防沙治沙、退耕还草和种苗基地建设规划。支持科研院校开展甘草栽培技术和加工利用的研究和开发。

    在这种背景下,新疆生地所与日本中药界历史悠久、资历最老、影响最大的综合性中药企业——日本国株式会社津村联合开展了国际合作项目“新疆甘草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研究”,以新疆北部地区分布和生长的乌拉尔甘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分布地区的甘草进行生境调查,结合甘草DNA解析研究和不同栽培技术措施的研究,致力于提高甘草种植品种的质量,共同推进了对新疆甘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