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李静海副院长在会上讲话。

中国科学杂志社和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期刊合作出版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3月21日上午,中国科学杂志社和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期刊合作出版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代表我国自然科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学术期刊——《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在走向国际的道路上又走出了坚实的一步,施普林格将负责两刊英文版纸版本在海外的独家发行,并将两刊纳入SpringerLink网络平台,承担两刊电子版和网络版的全球发行(中国境内为非独家)。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施普林格全球出版总裁Rüdiger Gebauer与亚洲地区总裁等一行4人、国内十几家学术期刊编辑部的负责人和中国科学杂志社的全体员工共80多人出席了签字仪式。李静海副院长、石峰副署长在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中国科学杂志社与施普林格的合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热切的期望。
中国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科学出版集团的成员单位,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是《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辑部,主要编辑出版创刊于1950年的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两刊。“两刊”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办,并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代表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水平的学术期刊。现在,《中国科学》中文版按学科分为A,B,C,D,E,G六辑出版;英文版按学科分为A,B,C,D,E,F,G七辑出版;《科学通报》中英文版均为半月刊。创刊55年来,两刊在刊载我国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国内,“两刊”进入了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等国内主要检索系统;在国际上,SCI从1982年开始收录“两刊”,二十多年从未间断过。“两刊”同时还被国际其他检索系统收录,例如:CA,SA ,EI,科技文献速报等,其影响因子也不断提高,还多次获得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和国家期刊奖。
创立于1842年的施普林格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有影响的科技出版公司之一。它的出版范围涵盖了从自然科学、数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到医药和心理学等各个学科;在经济学和法学领域,施普林格也出版了大量的管理科学方面的书籍。世界上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知名专家如Robert Koch,Ferdinand Sauerbruch,Albert Einstein,Werner von Siemens都在施普林格出版过他们的著作。2003年后,施普林格成为一家科学加商业媒体的专业出版集团,现在其在科学、技术和医药 (STM) 领域中排名世界第二。在“Springer”商标之下,在柏林、海德堡、多得雷赫特(荷兰)、巴黎、米兰、纽约、波士顿和新德里等遍及世界范围的出版社每年出版超过3500种新书和1250种期刊,绝大部分都有电子版。
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事业和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科技期刊发展及其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和创新水平的标志之一。目前,我国共出版期刊9000多种,其中科技类近4500种。然而,大多数科技期刊国际化程度很低,在国际上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并且平均期印数以大概1%多的速度下降,这表明越来越多的期刊拥有越来越少的读者。而与此同时,一些国际性科技期刊近年来纷纷进军中国,或者加大了在中国的约稿、发行力度,或者以合作翻译出版等变相进入中国市场,占据了相当份额。可以这么说,中国科技期刊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内外夹击”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科学杂志社与施普林格合作协议的签署,对《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乃至对我国整个科技期刊都是有深远意义的。
首先,中国科学杂志社可以借助施普林格的力量,进一步扩大《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英文版在海外的影响和发行量,通过SpringerLink这一网络平台,使在两刊上刊登的文章能被更多的科研工作者阅读、点击、下载和引用,扩大刊物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两刊的影响因子,促进两刊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第二, 施普林格是有150多年历史的世界著名国际出版集团,中国科技期刊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他们的管理经验对于中国科技期刊是有宝贵参考价值的,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对于两刊乃至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第三,在合作的过程中,通过人员的交流往来和合作的深化,两刊可进一步利用施普林格的平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具有国际眼光的编辑和营销人才,这是以后可以期许的。 第四,科技期刊领域的发展趋势是合作、开放、质量、品牌,走国际化之路,其关键在于稿源的质量,中国科学杂志社在与施普林格的合作中,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打造“中国”期刊的品牌,吸引国内外的优秀稿件,最终目的是使“两刊”真正成为立足中国的、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性学术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