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LBI(电子-VLBI)是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它用网络准实时传送观测数据到相关处理中心,取代了传统磁带(或硬盘)记录和运输。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数据的记录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时效。目前欧洲网(EVN)在每轮实验开始前,已经开始e-VLBI实验,用于条纹搜索,检验各个台站的灵敏度和系统稳定性。
上海天文台射电望远镜和日本Kashima的射电望远镜在2004年12月14日和2005年1月5日进行了两次单基线e-VLBI实验,这是首次中日之间e-VLBI实验。本次观测主要目的是测试两个台站新的S波段(2040 MHz)接收机系统的灵敏度和稳定性,这是专门为 “VLBI监测Huygens探测器”项目(以下简称“Huygens项目”)制作的接收机。中日两台站之间的试观测结果将被用于评估和检测其他台站系统参数,因此都所有参与“Huygens项目”的射电望远镜都很重要。此外,本次中日单基线e-VLBI实验中还将检测网络传输数据的质量和速度,传输结果用于评估将来用于e-VLBI实验的internet网络系统的升级改造。
2004年12月14日的实验观测是在2040MHz频率上进行的,使用了专门为 “Huygens项目”设计制作的新的S波段接收机,共观测4个河外射电源。为了确保观测成功,每半个小时观测1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观测1分钟,共观测了10个scans,上海站获得观测数据(3.8x10)GB。观测数据通过网络ftp方式传送到日本Kashima观测站,在那里与Kashima站的观测数据进行软件相关。观测结束后已经检测到条纹,这是中日基线使用新S波段接收机首次检测到条纹。整个观测过程中,上海25米射电望远镜运行良好。
为了进一步检测系统灵敏度并解决遗留问题,2005年1月5日我们再次进行观测,频率设置以及观测目标源与上次完全相同。整个观测过程顺利进行,数据在观测结束后,首批观测结果已经得到,近日内将会得到全部详细的观测结果。这是中日在VLBI合作上的良好开端,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扩大中日VLBI方面的合作,合作组建东亚VLBI网。
本次观测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Huygens项目”合作伙伴的工作热情,并得到了该项目首席科学家L.Gurvits的高度赞扬。
附有关时间表:
土星探测飞船“卡西尼-惠更斯号”于2004年7月1日进入到土星轨道;
2004年10月25日“卡西尼-惠更新号”首次飞掠土卫六,并以最近距离拍下图片;
2004年12月25日“惠更斯号”探测器与“卡西尼号”飞船成功分离,前者将按照既定计划降落到土卫六,后者则继续绕土星飞行4年左右;
2005年1月14日“惠更斯号”探测器将进入到土卫六大气层,大约2个半小时后降落到地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