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合作动态
欧洲气候论坛首次在我国举行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4-11-24 【字号: 小  中  大   

    欧洲气候论坛:“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脆弱地区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2004年10月27-30日在北京中-德科学中心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的组委会是由欧洲气候论坛组织、德国波茨坦气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南中心、北京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组成。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是本次大会的主要承办单位。 大气物理所王会军研究员出任会议组委会当地会主席, 来自全世界26国家的58名气候科学家和政策决策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大会主要是围绕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展开的,希望通过研究全球12个生态脆弱地区(包括中国)对极端事件、突发性异常等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第一次实质性地探讨维持生态平衡所需要的临界气候和环境条件,并据此制定较为明确的人类活动规范。我国作为加入IPCC和UNFCCC的成员国,在气候变化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出色的工作和研究。为了促进该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展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生态平衡的维护以及自然灾害的减少等方面提出不少有益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欧洲气候论坛非政府组织第一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召开。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副局长刘健先生代表李家洋副院长、欧盟环境理事凯瑟琳·德女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副主任柴玉成先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会军先生先后在开幕式上做了讲话。

    开幕式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气候变化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各大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北京广播电台国际台、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 经济日报、科学时报、以及法新社、德国新闻社、新华通讯社、新加坡海峡时报、芬兰广播电视公司等都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报道和采访。

    举办这次会议意义深远,极大地鼓励各国科学家对气候变化研究的热情和信心,同时加强科技人员之间及其它与决策者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为制定切实而有力的措施维护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大气所竺-南国际研究中心自2003年正式成立以来第一次承办国际科学论坛,通过这次会议,加强了大气所与欧盟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宣传和展示了大气及我国的科研实力和成果, 活跃了学术气氛,提升了竺-南中心在国际上的声望和地位。竺-南国际研究中心由中国-挪威双边五方共同出资建设,已经在推动中国-欧洲气候和环境区域的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心还积极参与联系申请欧盟科研项目并已得到一个气候项目的支持。中心还积极推动双边人员交流和青年人才的联合培训,十月份举办了讲习班统统培训青年科研人员和博士研究生, 收到良好的效果。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