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港澳台交流 > 合作动态
香港科技大学赵天寿教授到工程热物理所交流
  文章来源: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07-22 【字号: 小  中  大   

  721日下午,分布式能源创新团队海外专家、香港科技大学赵天寿教授到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本次交流活动由隋军研究员主持,来自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二十多名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参加报告会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赵天寿的学术报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中,他围绕燃料电池,作了题为Innovating fuel cells and batteries with the combined knowledge of thermo-physiscs & Electrochemistry的报告。他指出,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燃料电池十分复杂,涉及化学热力学、电化学、电催化、材料科学、电力系统及自动控制等学科的有关理论,具有发电效率高、环境污染少等优点,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现阶段,赵天寿科研团队从事乙醇燃料电池、液流电池和锂空气电池三个方向的研究。乙醇燃料电池在生产、储存、推广、环保等方面表现出比常规甲醇燃料电池更多的优越性。液流电池具有容量高、使用领域广、循环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可以作为太阳能、风能发电过程配套的储能装置,还可以用于电网调峰,提高电网稳定性。而锂空气电池理论上可实现大容量的储能,有可能成为新一代大容量电池,因而备受瞩目。报告过程当中,赵天寿始终强调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理论问题的提出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实验认知基础之上。正是由于大量实验的存在,使得他们能够解决许多燃料电池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理论分析的支撑使得实验现象获得了科学合理的解释,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 

  在报告的第二部分,赵天寿就如何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探讨。他从学术论文的摘要、背景、讨论、结论等各环节入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在他看来,观点新颖、描述准确、语言简练、逻辑清晰是一篇优秀学术论文的必备条件。报告结束后,赵天寿同参会的人员围绕研究生培养、科学问题提炼、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分布式能源创新团队在20134月通过试运行评估以来,不断加强分布式能源方向的国际合作,有计划地组织与海外专家及其团队的合作研究,为提升研究所微小型燃气轮机,太阳能、风能等多能源互补,储能及分布式能源系统等研发方向的基础研究水平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这一类型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海内外成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交叉学科创新研究。 

  赵天寿教授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讲座教授、能源研究院院长、高等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他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SME) Fellow,香港裘槎高级研究成就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奖(B)、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获得者。他长期从事能源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至今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已发表190余篇学术论文。他发表在国际杂志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Electrochimica Acta上的两篇文章获得2005-2009年被引用次数最多奖。

学术交流现场

赵天寿作报告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