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港澳台交流 > 合作动态
香港科技大学赵天寿教授到工程热物理所交流
  文章来源: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01-09 【字号: 小  中  大   

  2014年1月8日上午,分布式能源创新团队海外专家、香港科技大学赵天寿教授来到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本次交流活动由金红光院士和隋军研究员主持。研究所四十多名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赵天寿教授围绕燃料电池展开了题为Flows of Heat/Mass, Ions and Electrons in ElectrochemicalPower Systems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燃料电池十分复杂,涉及化学热力学、电化学、电催化、材料科学、电力系统及自动控制等学科的有关理论,具有发电效率高、环境污染少等优点,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直接燃料电池中,除了材料问题之外,多相流动问题、多组分分离问题以及跨尺度通道问题等制约着燃料电池性能的提高。在明确了燃料电池存在的问题之后,也就确定了研究的重点。赵天寿科研团队一方面进行大量的理论分析,另一方面开展实验研究,通过搭建透明燃料电池实验台,观测到燃料电池内部许多有价值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验证了流动特性与电流的相互关系,传质与电流关系,传热与传质相互影响,在厘清了这三方面的相互影响关系基础之上,构建理论框架,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揭示燃料电池内部复杂的机理,从而获得燃料电池性能的方法。

  报告过程当中,赵天寿始终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理论问题的提出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实验认知基础之上。正是由于大量实验的存在,使得他们能够解决许多燃料电池方面的问题,包括直接燃料电池性能提升问题,乙醇燃料电池优化设计问题,同时在实验过程当中,还会不时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报告结束后,赵天寿同参会的人员围绕理论模型验证、多相流传热传质、电化学理论、多孔介质传热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分布式能源创新团队在2013年4月通过试运行评估以来,持续加强分布式能源方向的国际合作,有计划地组织与海外专家及其团队的合作研究,为提升工程热物理所微小型燃气轮机,太阳能、风能等多能源互补,储能及分布式能源系统等研发方向的基础研究水平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这一类型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海内外成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交叉学科创新研究。

  赵天寿教授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讲座教授、能源研究院院长、高等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他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SME) Fellow,香港裘槎高级研究成就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奖(B类)、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获得者。赵教授长期从事能源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至今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已发表190余篇学术论文。他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Electrochimica Acta上的两篇文章获得2005-2009年被引用次数最多奖。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