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至10日,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天然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首届第二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昆明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于德泉院士、林国强院士、姚新生院士、周俊院士、孙汉董院士等14位学术委员会委员。
参加会议的学术委员认真听取了该实验室郝小江主任所做的2003年度工作报告,审批了“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天然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并围绕该实验室的学科发展和运行等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委员们认为,该实验室在过去的一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丰硕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在学科发展、布局及交叉、学术队伍建设、学术论文发表、新药专利申报、科研成果、奖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制、大型仪器运行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并已逐渐成为西部、国内乃至国际上一个重要的实验室,正逐渐发挥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和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
委员会认为,在2003年度,该实验室获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如孙汉董研究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持召开的规模较大的“第十一届亚洲药用植物、香料及其它天然产物学术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西南高等真菌重要类群的分类及新化学成分研究”获得了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抗艾滋病新药SH胶襄已在泰国获新药证书,植物与微生物协同进化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并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等,此外在古植物化学、植物环肽、植物它感、活性成分发现、除虫菊产业化等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为了继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为了该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委员们建议加强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研究,人才引进和培养,资助项目的管理和定向招标,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组学等与天然产物化学相结合研究,结构改造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生物活性筛选平台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