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化学所孔繁敖研究员在武汉物数所做学术交流。 4月3日,来自中科院化学所的孔繁敖研究员在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做了题为“强激光场中的分子物理学”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詹明生研究员主持,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广大研究生积极参加了此次报告。
孔繁敖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现在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孔繁敖研究员的研究领域和兴趣主要集中在分子反应动力学(运用激光、分子束及现代仪器,在量子态的层次上研究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机理);自由基的气相化学反应;分子的超快过程动力学(分子受超短激光脉冲作用之后的内转换,振动弛豫,化学反应等过程,为当今的前沿领域,能实时跟踪和影响操纵化学反应的进程);原子团簇化学动力学;强场激光化学等等。
孔繁敖研究员在本次报告中,主要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近期在“强激光场中的分子物理学”中的工作和研究进展。报告分为三部分:在前人场致电离的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孔繁敖研究员首先在报告的第一部分介绍了他们提出的多原子分子场致电离的分子模型,该模型认为价电子在分子中的势阱为分子的HOMO势,是各向异性的。孔繁敖研究员给出了他们计算的丙酮分子在不同电场取向下,电离几率随电场大小的变化曲线以及戊酮、NO2等分子的计算结果。报告的第二部分,孔繁敖研究员介绍了多原子分子场致解离的FAD模型,目的在于解决多原子分子为什么会解离,怎样解离等一系列问题。报告的第三部分,孔繁敖研究员介绍了他们在多电荷离子“库仑爆炸”方面所做的从头(ab initio)计算方面的工作,试图回答解离的动力是什么,爆炸方式是什么,过程是怎样的。
报告的每一部分介绍完毕后,孔繁敖研究员都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大家针对报告内容进行提问,并展开讨论。孔繁敖研究员认为场致电离可以广泛的应用到质谱学中,可以与飞行时间质谱充分结合起来,认为场致电离是现代质谱学最佳的研究方式,这都为本所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