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会议 > 学术活动
国家碳循环“973”项目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4-03-12 【字号: 小  中  大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研究”2003年度项目工作会议,于3月2日至3日在北京鸿翔大厦召开。科技部“973”计划联合办公室处长王长瑞、国家基金委地学部处长宋长青、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泮勤、副局长刘健、科学顾问孙鸿烈院士、赵士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刘纪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世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林而达等项目专家组成员及承担项目研究任务的学术骨干近8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还特别邀请了科技部项目咨询专家傅家谟院士、李泽椿院士和许东禹研究员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了解,以便主管部门及专家更好地了解项目在2003年度的进展情况,促进项目顺利地完成预定任务。

    项目工作会议由首席科学家刘纪远研究员主持,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等主管部门领导着重阐述了“973”项目的管理模式、对项目年度及中期评估的要求,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随后,会议按照各个课题和研究内容由学术骨干逐一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并由八个课题负责人分别对课题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总结。

    总体看来,项目进展基本与任务书的计划一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如ChinaFLUX观测网络建设计划顺利完成,新增加了内蒙古草原站和青藏高原当雄草原站,国家级通量观测研究数据信息服务系统已经建立;开展了内蒙古草原样带碳储量的综合考察;开展了黄河口和长江口的野外调查采样工作,并建立了黄河河流碳输运量的相关数据库;开发了MODIS数据预处理软件平台-MODISoft;构建了高精度曲面模型(HPSM);初步建成驱动模型所需的数据库,包括历史气候、土壤、植被、多期土地利用和大气CO2等;初步完成了AVIM和CEVSA模型的改进,利用近20年的数据对模型作了试运行,并对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和分析研究;初步分析了6个样板国家的经济结构(从工业化初期开始)与碳排放之间的历史关系;对农林业活动碳吸收汇和碳汇项目方法学进行了国际调研和评估,并对我国农林业、林业工程活动水平的现状、未来情景进行了初步分析。项目在2003年度共发表了十多篇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取得了两项发明专利证书。会议还专门就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数据共享政策和项目办公室工作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与会领导及专家、学者认真听取了各位科研骨干的总结报告,肯定了项目进展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与建议。首席科学家刘纪远根据项目各课题的汇报情况,以及参会领导专家的意见作了会议总结。他强调,各课题应提炼精华,围绕一两个与国家需求密切相关的科研目标展开,加强课题内部和课题之间的协调配合。他要求各科研骨干必须严格遵守合同,加强项目与课题的协调配合,共同促进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在研究过程中尤其应重视与国家政策的对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应重点布置了下一阶段的科研以及项目管理工作。

    此次年度工作会议及时总结了项目启动一年来各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找出了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及个别问题,使各个研究内容能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加强同其他课题的系统配合,更好地服务于项目的总体研究目标,为2004年度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