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会议 > 学术活动
探讨地史时期生物学术会议在云南澄江举行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4-02-27 【字号: 小  中  大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973”项目)《重大地史时期生物的起源、辐射、灭绝和复苏》项目最近在云南澄江县召开以“探讨地史时期生物的起源和辐射”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戎嘉余院士、金玉干院士、陈旭院士以及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90余位项目成员以及在读的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有关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等应邀出席了会议。

    “973”项目“重大地史时期生物的起源、辐射、灭绝和复苏”是2000年正式立项和启动的,戎嘉余院士为首席科学家。该项目以生物演化为主线,结合环境演变,由老到新,探讨若干重要类群生物的起源,生物大规模的适应辐射、灭绝、复苏与环境变迁的关系,并进行纵向分析对比,以探索生物和环境协同演化的基本规律。主要承担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参加单位主要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国土资源部地质研究所等。3年多来项目组成员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有130余篇,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23篇,出版专著4部。

    此次研讨会举行了两天半的学术交流报告会,共有47位项目组专家和学者作了学术报告。报告涉及地史时期生物的起源与演化各个方面,其中,研讨会特邀了张亚平院士做了“基因重复与动物适应进化”的报告,戎嘉余院士、金玉玕院士和陈旭院士分别做了题为“大辐射和大灭绝”、“远古生物与现代研究途径—古生物进展评述”和“奥陶纪末笔石的辐射及其后的灭绝”的重要报告,高瞻远瞩、深入浅出、论述精辟、发人深思;刚刚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获得者陈均远研究员、侯先光教授和舒德干教授围绕“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分别在会上做了“寒武纪大爆发的实质和机制”、“节肢动物起源和辐射”和“后口动物的演化与脊椎动物的起源”的精彩报告,将研讨会的学术气氛推向高潮。

    会议还举行了“973”项目工作会议。在各课题组认真总结的基础上,首席科学家戎嘉余院士对整个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评述,全面总结了前一阶段的项目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项目的科研和工作计划并进行了部署。

    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还考察了澄江动物群的发现地云南澄江帽天山及发现剖面、晋宁梅树村剖面以及昆明海口剖面等,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云南澄江野外工作站和澄江化石展览。

    本次学术研讨会是“973”项目开展以来规模最大一次学术会议,项目主要成员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进展。通过学术交流,为今后的研究工作的深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学术研讨会,项目对各课题的综合运行动态有了进一步了解,有益于项目任务的完成和最终目标的实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