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京土壤所主持承担的“973”项目“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规律与调控原理” 2月20-21日在南京召开了专家组及各课题组组长联席会议。中科院资环局刘健副局长、项目依托单位南京土壤所所长周健民研究员、项目学术指导赵其国院士、傅家谟院士以及科技部指派的项目责任专家贝丰研究员、甘子钧研究员到会并先后讲话。
该“973”项目于2003年初开始启动,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为目标,力求阐明东南沿海典型地区大气和土壤复合污染现状、形成过程与机制,揭示主要污染物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和土/气、土/水、土壤/作物等界面间的迁移、转化和积累规律、通量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创建大气二次污染控制、土壤污染修复和农产品污染削减与预警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区域宏观污染控制对策和环境质量调控战略,为国家改善该地区土壤、大气环境质量和保障农产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中、西部乃至东南亚地区未来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方法和途径,同时使我国区域环境科学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该项目除由南京土壤所主持外,主要参加单位还有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等一批国内知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在为期2天的会议上,项目首席科学家骆永明研究员向专家组汇报了一年多来项目的总体执行情况,各课题组组长也分别做了大会报告。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每一个汇报,并进行了详细的质询。会议要求各课题组在今后的工作中力求做到四个结合,即科学目标与应用目标有机结合、自行工作与整体工作有机结合、调查数据与实验数据有机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有机结合,针对突出的科学问题将研究工作做系统、做深入,以良好的成绩迎接科技部组织的项目中期评估,为最终实现预期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