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南海海洋所、中科院海洋所和广州地化所主办的首届中科院院海洋科学年会,于12月16至17日在广州隆重召开。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广州市科技局的有关领导,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海洋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所等单位的140多位专家、代表与会。
会议期间,中科院院士刘瑞玉向大会作了题为《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及其资源环境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环境变化影响海洋鱼类种群,人类活动影响和物理作用力影响气候,提出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要结合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应果断地采取限额捕捞等对策。秦蕴珊院士作了题为《海洋地质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报告,论述了海洋地质学的重大贡献,国家需求与国内现状以及对21世纪的展望等问题。胡敦欣作了题为《全球变化与中国海洋学研究》的报告,提出要结合我国海域的特点,加强亚、太、印大三角海陆气相互作用等研究。三位院士的报告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中科院的海洋科学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从1950年成立海洋生物研究室开始,中科院一直致力于发展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推动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科技人才的培养。经过海洋科技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在海洋基础理论研究和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科院的海洋研究队伍己成为我国海洋科技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1年中科院党组作重大决策,在广州成立了中科院海洋科学创新基地。出了目前,中科院与广东省、广州市三方正在共同筹建南方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它将促进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并为广东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从陆地走向海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加强中科院海洋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水平。
据悉,会议收到近80篇论文,分别论述了海洋环境、生态与生物资源、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技术等问题。以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形式,广泛交流了海洋科学研究发展战略和最新成果,并结合国家发展需求提出了新的见解和建议。会议气氛活跃,收到很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