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由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二届拟南芥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学术活动中心举行。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先生致开幕词,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处施强华处长到会并讲话。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等单位的14位知名专家作了大会报告。
遗传发育所的左建儒研究员介绍了他们在细胞分裂素信号传导方面的最新进展,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变体,为阐明细胞分裂素作用机理这一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奠定了基础;中山大学的谢旗教授一方面介绍了生长素在器官发育中的功能及作用的分子机理,还介绍了他的研究组新开辟的植物病毒与植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领域,获得了一批抗病毒感染的突变体,并克隆了相关基因,工作进展激动人心;北京大学的朱玉贤介绍了在AP2/EREBP类转录因子的克隆、表达和功能分析方面的最新进展,他们的工作将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机理;遗传发育所的曹晓风研究员介绍了导致基因沉默和维持沉默的分子机理,该研究领域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遗传发育所的薛勇彪研究员介绍了在金鱼草自交不亲和性机理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他所领导的课题组出色的工作,解决了这一经典的生物学难题;植物生理生态所的黄海研究员介绍了他们在叶型控制机理的最新进展,拓展了对AS1、AS2调节的叶型发育途径的认识,获得了新的调控因子;王水博士代表植物生理生态所陈晓亚研究员课题组,汇报了他们在利用拟南芥菜研究棉纤维发育机理方面的工作,发现棉纤维特异表达基因在拟南芥菜的表皮毛中具有特异表达,该项极具特色的工作将可能导致我们对表皮毛发生机理新的认识。有关专家和研究生共18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拟南芥是植物基础科学研究的经典模式植物,因其生长周期短和基因组小而被广泛用于植物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由于其全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拟南芥将继续在植物科学研究领域中充当主要的模式植物。
会议总结了一年来我国拟南芥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交流了国际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植物生理生态所近年来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遗传、发育的分子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受到了与会人员的好评。
“拟南芥学术研讨会”从2002年成功举办后,得到了广大科研人员和有关领导的极大重视和支持,表示希望该研讨会能够系列化、国际化,以促进我国植物基础科学的发展,提升我国植物基础科学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地位。 |